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育人实践——吴江区教科研协作区(幼教2组.松陵片)主题研究活动
日期:2024-12-04 09:19:24  浏览量:213

1-1.jpg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显得尤为关键。吴江区教科研协作区(幼教2组·松陵片)积极行动,通过一系列主题研究活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育人实践。继10月15日成功举办跨学段育人实践联合教科研活动后,2024年11月26日,该协作区再次在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幼儿园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育人实践(二)”主题教科研活动,汇聚了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的专家、协作区内的骨干老师以及各幼儿园的代表,共同为幼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贡献力量。

文化精髓与幼教意义的深度解读

活动在鲈乡幼儿园马玲娥副园长的精彩致辞中拉开帷幕。她深入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文化教育在培育高素质幼儿中的关键作用。横扇幼儿园秦秀娟副园长则分享了园所二十余年开展民间游戏的宝贵经验,通过课题研究挖掘游戏资源,创新筛选出170余种适合幼儿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实践不仅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内涵,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户外体验与教学展示的生动融合

恰逢横扇幼儿园第二届“嗨玩节”,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中大班幼儿们在户外民游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博览会,滚铁环、跳皮筋等传统游戏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参会教师也纷纷加入,重拾童年记忆,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文化传承在游戏中自然流淌。此外,钱一凡老师和朱琴红老师分别带来了小班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和中班数学《跳房子》的教学展示,将传统游戏与音乐教学、数学规律巧妙结合,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生动应用。

案例汇报与园所研讨的智慧碰撞

在案例汇报环节,陈春红老师和孙伟青老师分别分享了《共办游戏博览会 争做民游传承人》和《儿童经验指向的民间游戏课程生发路径探析》的精彩案例,为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随后,各幼儿园围绕主题展开研讨,从环境育人、地域文化、种植文化、家园社合作策略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幼儿园应立足自身特色与资源,多维度探索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注重协同合作与课程构建,激发幼儿兴趣,促进文化传承。

专家引领与未来展望的深刻思考

活动最后,区教科室孙莉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她强调科研要探寻事物本质规律,针对幼儿特点“科学、有效、适切”地转化传统文化,为后续实践指明了方向。王丽娜主任则指出,活动的核心在于育人,传统文化是载体,转化是方法。她建议幼儿园构建课程时要结合课题与载体,聚焦核心,挖掘内涵,并从教育价值、教学创新、社会影响三方面评估实践活动,为教育教学提供全面思路。长安实验幼儿园仲唐晖园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横扇幼儿园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和深入的案例分享,并期待未来能继续深入探索,为幼儿教育开启传统文化传承的新大门。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民间游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实践探索成果,更为众人开拓了新视角、带来了新思考。通过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其与儿童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助力儿童主动理解、内化、传承与发展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推动国家课程高质量落地实施。未来,吴江区教科研协作区将继续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育人实践,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幼儿贡献力量。